abooooooo 发表于 2017-12-12 08:53:08

《斯飞日历2018》:走向古迹深处的历史长旅

斯飞日历2018版是其2017版的续篇,也同样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国保”)为主题。尽管2017版收录了400余处“国保”,且多属精华之精华,出版后也深受各方欢迎,但读者和编者仍感意犹未尽,于是有了新一期日历的问世。2018版另精选了400余处“国保”,覆盖更全面、内容更丰富。
      这次日历的制作过程中,斯飞小组内外共50余人提供原创图片,近30人撰写介绍文字,参与度大大超过了2017版。在日历封面和内书脊上,还分别精心印制了两幅烫金线刻图案。其中封面图案取自山西繁峙岩山寺金代壁画中的酒楼,精致雅韵直追北宋,令人联想起清明上河图中东京汴梁的繁华酒肆;书脊图案取自苏州文庙内的南宋碑刻《平江图》,再现了当时苏州的城市结构和主要地标,工整的平面制图洋溢着宋人的理性精神。

书脊图案取自南宋《平江图》
新疆库车库木吐喇千佛洞中在乐舞的菩萨们
      在日历开篇前,仍以按年代顺序排列的15幅大图组成“国保时间轴”,展示中华文明从远古到现代发展历程的经典片段。其中有两处古遗址:位于冀北高原、时间跨度极大的泥河湾古人类遗址群,以及位于苏南平原、由三重城河环绕的东周淹城遗址;两处“线路”遗产:秦长城和隋大运河,一横一纵,是这两个时代结束分裂、重新统一的标志;两处壁画:山西太原的北朝墓室壁画、新疆库车的唐代千佛洞壁画,反映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两处石刻:四川渠县的东汉石阙、陕北富县的金代石窟,寓意着彼岸信仰的变迁;两处木构:平缓端庄的晋南北宋大殿、百柱林立的皖南明代宗祠;两处砖塔:辽宋前线的河北涿州双塔、夏元边陲的宁夏108座喇嘛塔;最后,清代圆明园遗址记录了末代王朝的盛衰荣辱,而近代上海邮政总局、现代武汉长江大桥则贯穿了百年来民族觉醒的主线。

      365页的日历部分是全书的主体,也仍按省市区顺序排列,从京津燕赵到白山黑水,从中原齐鲁到三晋春秋,从吴越淮左到湖广江右,从岭南闽海到巴蜀云贵,从关陇河西到青藏新疆……以不同时代和类型的文物遗存,讲述中国大地上悠久的历史记忆。以下是其中一些选题,下划线部分为2018版日历所收录“国保”的名称或其关键词:

京华胜景


重檐庑殿顶的太庙寝殿为明代原构

首先以北京为例说明选题的代表性。六大古都中,北京兴起最晚,但作为元明清三代都城,历史积淀颇为丰厚,文物保存也最完整。两版日历的北京部分都占了16页。2017版选取了故宫、颐和园等皇家建筑群及部分经典寺庙、古塔。2018版开篇则以天坛、太庙、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三组不同功能的礼仪建筑,折射出从古人祭天祭祖到今人祭先烈的主题演变。其后为北海(皇家园林)、国子监和孔庙(官学)、钟鼓楼(京城中轴线标志)。再后是道观和王府的代表——东岳庙、孚王府。这些选题都紧扣历史上北京作为“帝都”的鲜明特色。

京郊戒台寺、潭柘寺的人文风光
近代建筑4页,包括科教类建筑(北平图书馆、协和医院及清华园)、三座天主教堂及东交民巷使馆建筑。最后是一组郊区寺庙遗迹,其中既有广为人知的潭柘寺、戒台寺和碧云寺,也有较为低调的,如传为明代“西厂”驻地的承恩寺、藏有精美唐代佛法浮雕的万佛堂及辽代花塔,铺成了一派静谧华美的京郊人文风光。

长城关塞


内蒙古阴山上的秦长城遗址

2017版的元旦页呈现了长城的整体面貌。2018版则选取了作为单项列入“国保”名录的部分长城段落,如著名的山海关、嘉峪关等。内蒙境内的秦长城以不规则石块垒砌而成,外观原始粗朴;明代“九边重镇”之一的宣化古城内,当年兼具瞭敌功能的钟鼓楼巍然屹立,而附近的万全右卫城作为军事卫所,布局更显剑拔弩张;雁门关附近的猴儿岭长城下,新旧广武城的轮廓清晰可辨,汉代戍边将士的墓冢上建造了明代的烽火台,令人有时光穿越之感;陕北榆林卫城内六座过街骑楼并立,当年的边关商贸使其繁华一时;河西走廊的玉门关及汉长城遗址,高大的土墙仍矗立于广袤的戈壁原野上,“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苍凉景象历历在目。

明代新旧广武城和汉代戍边墓群
长城见证了过往岁月的战争与和平、悲欢与离合,而今除了几处热门景点外,其他部分都是冷清孤寂的。然而,雄关漫道真如铁,长城作为文化符号,永远不会老去。

都邑城池


春秋时郑国、战国时韩国的都城,出土的莲鹤方壶惊艳四座

“一年成聚,两年成邑,三年成都。”国人自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筑城,而城市的格局也反映了社会结构和国家体制的形成。商都殷墟的考古发掘揭示出早期文明的狞厉之美,并有甲骨文可考而成为信史。三座东周诸侯都邑:春秋早期晋侯的曲沃-天马遗址、中原地区的郑韩故城、易水河畔的燕下都遗址,其地面城墙和墓冢、地下车马坑之规模,以及出土青铜器之精美皆令人叹为观止。六大古都中三座的遗址:汉长安城遗址位于今西安市西北郊,长乐未央,舞榭歌台已远去,殿基夯土今犹存。隋唐洛阳城遗址则已被现代市区覆盖,近年发掘出城门、天堂基址及大运河粮仓等地下遗迹,历史信息丰富,正如宋人司马光所感:“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南京明故宫因都城北迁和地基下沉等原因而被废弃,清康熙帝经此曾叹曰:“楼台金粉已沉销,不独诗人说六朝”。现存午门及散落的石刻构件,原址保护于市区密林中。

鸭绿江边的高句丽城址
除都城遗址外,还有大量的古代城池尚存。东北的三座高句丽山城:丸都山城与国内城、燕州城和龙潭山城,前两者城墙以石砌,防御功能齐备,尤其丸都山城随地形蜿蜒伸展而最具气势。浙江的明代台州府城墙也依山势起伏,且地处抗倭前线,有“江南长城”之称。戚继光建此城后,以其为范本修筑了八达岭长城。其他如浙闽沿海的蒲壮所城、崇武古城,黔北山地的海龙屯,陕北高原的吴堡石城等,均具有军事防御功能。另有吐鲁番火焰山下的高昌故城,古为丝绸之路上的绿洲重镇,已被千年风沙吹成了一座座巨大的残墙,这里也是老版《西游记》中“三调芭蕉扇”的拍摄地。

木构匠心


唐代南禅寺大殿:木构古朴,彩塑精美
曾被公认的四座唐代木构都在山西境内,除规格最高的佛光寺已在2017版中精彩展示外,2018版选取了另三处:南禅寺大殿、广仁王庙以及天台庵(已改断为五代木构)。南禅寺大殿与佛光寺同处五台山的台外之地,虽为三开间乡村小佛殿,但年代最早,且有幸躲过了唐武宗时代的“灭佛”运动。其殿内还保存着十余尊唐代彩塑,神情安详、姿态雍容。广仁王庙和天台庵经后世改造较多,檐角更显轻盈,营造出“如翚斯飞”的动感。

榆次城隍庙:鲜艳的琉璃瓦和朴素的木构组合
2018版还选取了河北的辽代开善寺大殿、元代慈云阁,以及带有宋元木构特点的湖南龙兴寺、山东颜文姜祠等,而最精彩者仍集中于山西,即使明清木构也不逊色。榆次城隍庙的三重檐玄鉴楼建于明代,“玄鉴”寓意城隍(古代城市的守护神)洞察一切人间善恶。色泽鲜艳的琉璃瓦下,整齐排列的斗栱尽显古朴的木构原色。晋西南的汾城镇保存了完好的明清县城格局,衙庙塔桥俱全,藻井戏台精巧,空间过渡自然(另有一幅钢笔素描印于“日历设计说明”页)。晋东南的崔府君庙、崇安寺整体坐落于高台之上,山门即为三重檐楼阁,恍然“琼楼玉宇”的高处不胜寒之感。

雕饰精美


位于大运河边的聊城山陕会馆

中国民间建筑的规格受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富商们营造祠庙住宅时只能从小处着手,精雕细凿,低调中尽显奢华。山西陕西两省商人在其经商的中原地区遍建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以“义”字为纽带聚会洽谈、联络情感。聊城、洛阳山陕会馆及周口关帝庙皆位于商贸码头边。聊城是大运河上的重镇,其山陕会馆斗栱繁密、屋顶层叠,木构、石柱乃至柱础都遍布雕刻,连对联也是石雕佳品。山陕会馆的色彩是明亮活泼的,而晋商在自己家乡所建的豪宅,如祁县渠家大院,虽也无处不雕,氛围却威严、内敛得多,深墙大院的格局甚至令人感到压抑。沿海路北上的福建商人则在港口城市营造了宁波庆安会馆、烟台福建会馆等天后宫建筑,雕饰亦精美华丽,尤其是后者,虽位于北方,却是典型的闽南风。

陈家祠堂是岭南民间艺术的代表

宗祠是南方常见的建筑,或与南方受战乱较少、宗族结构较完整有关。皖浙赣三省乡村宗祠中的木雕、砖雕等并不施彩,质朴自然。而岭南地区的宗祠,如广州陈家祠堂、潮州从熙公祠、百色粤东会馆(百色起义时为红七军军部旧址)等,其雕饰则多浓墨重彩,人物场景喧闹。陈家祠堂、粤东会馆还有灰塑、陶塑等岭南独特的装饰艺术,色泽鲜艳,内容也更具趣味性。


崇文重道


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哈尔滨文庙


儒学之风始于山东,继2017版日历选取曲阜“三孔”后,2018版又选取了曲阜颜庙和邹城孟庙孟府。孟庙建筑风格较孔庙朴素,环境也更清幽;颜庙复圣殿前四根高浮雕龙柱最为突出。这次收录的各地文庙中,北京孔庙最为庄重,山西代县文庙次之,其他如河南郏县、湖南宁远、四川富顺、广西恭城等地文庙都具当地特色,且多有雕龙,形式活泼。而哈尔滨文庙是其中最晚的一座,始建于1926年,彼时距废除科举已过去21年,是一座用近代材料和技术建造的古代形制文庙。张学良执政时期,考虑到东北地区开发较晚,特建此庙以强化当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这或许对后来抵制日本殖民者的文化同化发挥了一定作用。

皖南黟县西递村,文化气息浓郁

文庙多是带有高贵之气的官式建筑,而书院则更能体现文人墨气。2018版中的江西鹅湖书院,正是为纪念南宋理学名家讲学论辩的“鹅湖之会”而建。而在不少古代乡村里,耕读传家的文化仍处处可见。皖南的西递古村中,既有表彰乡党官员的府第牌坊,又有寓意“十年寒窗”“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砖雕图案。浙江新叶村的文峰塔、江西流坑村的文馆书院,都体现了对文风的倡导、对学问的追求。

石窟岩画


凿于北魏的南石窟寺七佛窟

中国石窟开凿始于十六国至北朝时期。当时南方重佛理论辩,要求文字素养和理论积累;北方重宗教修行,只需虔诚信仰和自律精神,于是为礼佛而造的石窟盛行。甘肃天梯山石窟为现存最早的石窟之一,位于祁连山下的黄羊河畔,景色绝美,但原址保存不佳,多数塑像已移至甘肃省博物馆。榆林窟为敦煌石窟之一,跨越北朝、盛唐乃至西夏。陇右的南石窟寺和不远处的北石窟寺同凿于北魏,均以七佛窟为主体,佛像高大,便于信众朝拜。山西太原的天龙山石窟遭近代外国“探险家”们的破坏,其造像已散落于世界各大博物馆。南方石窟则以巴蜀地区为代表,基本始于北周(当时该政权已南进统治四川),内容更为生活化,甚至在古蜀道上的鹤鸣山还出现了少见的道教石窟造像。

花山岩画描绘了先民们的生活和信仰

石质文物还有一类是岩画,多为远古先民所作。连云港的将军崖遍布着一株株禾苗顶着人面的线刻图,画风古拙可爱,类似儿童画。天津蓟县盘山岩石上的线刻佛像,称为千像寺造像,或与辽代密宗盛行有关。广西宁明的花山岩画则是用赭红色矿物颜料直接绘制于江边崖壁之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褪色。岩画描绘了先民祭祀、战斗、狩猎等种种热闹场景,抽象而生动,与远在欧洲、北非的崖洞、戈壁上的远古岩画亦有相通之处。这是纯属巧合,还是有某种必然,已成不解之谜。

古墓遗珍


长沙马王堆汉墓

古人事死如事生,通过墓葬寄托对来世的向往和追求,因而历来有厚葬传统,珍贵陪葬品也数量众多。湖北随州的擂鼓墩古墓群位于战国时曾国兆域内,其中曾侯乙墓出土一组大型编钟,另有大量雕饰繁密的青铜器皿,反映了该国发达的礼乐文化。济南孝堂山东汉郭氏墓石祠、安丘董家庄汉墓以及江苏徐州汉墓群,都以神话、战争及儒家内容的画像石为特色。河北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的百年之地,出土了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等高等级文物。不远处的所药村东汉壁画墓则有人物场景彩绘,经两千年而色泽依旧。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描绘了主人生前的奢华生活,以及升天后继续享乐的种种想象,彩绘木棺和漆器均带有浓郁的楚风,而一件超薄的素纱褝衣重量还不到1两,手工造诣惊人。直到战乱频仍的魏晋时代,帝王将相们因有被盗墓之虞,才被迫改为薄葬,然选址依旧考究。如洛阳城北的邙山陵墓群,南望古都、北临黄河,地势开阔,正所谓“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相去不远,却人世两隔。

河北曲阳王处直墓

五代至宋时的墓室中多有人物石刻,生动再现了当时的生活景象。如河北曲阳的五代节度使王处直墓,雕有守门武士、乐伎组群肖等,显露出唐末藩镇割据以来地方军阀的霸气排场。贵州遵义的南宋安抚使杨粲墓内刻画了男女主人和侍从的形象,反映了朝廷对西南民族地区的统治。山西汾阳宋金时代的东龙观家族墓群,则是建筑砖雕与人物绘画的完美结合。

名山胜迹


武当山绝壁上的南岩宫

中华多名山,且有历代文人寻访、僧道修行,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壮丽景观。四大佛教名山中,2017版选取了五台山的古建筑群,2018版则收录另三处的古迹:峨眉山的万年寺无梁殿供奉着宋代的普贤乘象铜像,其他寺庙多为木制楼阁,近山亲水,一如川地民居建筑;九华山的月身殿珍藏了唐代新罗僧人金地藏的肉身,建筑风格则接近皖南徽派;普陀山海边矗立着一座元代造像塔,而清代法雨寺的黄琉璃瓦和九龙藻井皆从南京明故宫拆移而来,十足的皇家气派。道教名山中,有武当山的南岩宫等明代官式建筑,那尊突出崖壁的龙头香,令古来多少香客不惜冒坠崖危险而前往朝拜;三清山建筑群则多以石造,如同从山岩中长出,符合“道法自然”之意,缭绕的云雾烘托出仙境幻景。

庐山秀峰摩崖

名山亦多石刻。历代文人在庐山南麓的秀峰溪流边留下了众多摩崖题记,内容多为盛赞庐山美景,并与山水风光融为一体。福建泉州北郊的九日山为晋代南渡人士重阳初九日登高望乡之地,宋时当地官员则率众登山祈风,勒石为铭,祝愿船舶出海顺利,其题刻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史料。

登高望远


六和塔与钱塘江大桥

不独重阳佳节,古人四时皆有登高凭栏的习俗。源自印度的佛塔本是墓冢形制,传入中国后却越建越高,使得山河塔影成为华夏大地上的一道道靓丽风景线。钱塘江边六和塔为镇江潮而建,因后世加包木檐而显得有些臃肿,但跨陆俯川的气势仍令人难忘,同时它也给夜航船只提供照明。海南文昌的斗柄塔立于山巅,对望琼州海峡,也具有导航灯塔的作用。长安城的大小雁塔也是历代登高圣地,唐时进京赶考并高中的学子,都要登塔题诗,“雁塔题名”传为一时佳话。银川城的南北双塔均始建于西夏,重建于清乾隆年大地震后,古风犹存,傲视全城。苏州盘门内的宋代瑞光塔为带腰檐平座的楼阁式塔,便于凭栏远眺,并与其他几座古塔一同勾勒出古城的天际线。荆州城外江岸上的明代万寿宝塔,如今塔基已低于江堤两米多,但登塔仍可一览大江南北的无限风光,追忆当年的刀光剑影、鼓角争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画面感呼之欲出。

贵德文庙及玉皇阁

与楼阁式塔同样适合登临的,还有真正的楼阁。今天所见的江南四大名楼中,只有岳阳楼是“真古董”,临洞庭而接潇湘,扼长江而控巴楚,无怪乎杜甫、范仲淹等文人骚客都来此吟诵抒怀。西北地区自古有建造高阁的传统,如青海贵德玉皇阁、宁夏中卫高庙,再如本来就建于山巅的陕北佳县白云山庙,登临可分别纵览河湟谷地、塞上江南、秦晋峡谷的黄河两岸景色,感受这片古老而深沉的土地。


乡土中国


绥德党氏庄园

相比宫殿楼阁的阳春白雪,乡土建筑似乎算下里巴人,其实也不尽然。它们较少受官式建筑形制的约束,更能吸取民间养分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可说是最具有地域性的建筑类型。陕北绥德的党氏庄园是在黄土高原上开凿而成的窑洞群,错落有致,空间开敞。宁夏永宁的纳家户清真寺、青海循化的撒拉族清真寺群、新疆吐鲁番的苏公塔,都具有乡土宗教建筑的质朴特点。晋东南的姬氏民居建于元初,是已发现最早的民居建筑,亦与当地早期民居风貌一致。

宜宾李庄的旋螺殿及中国营造学社旧址

南方乡土建筑分布亦广,2018版收录了皖浙赣交界处的古村落,闽赣交界处的客家土堡围屋、宗祠宫观,湘桂黔交界处的侗族鼓楼及风雨桥,以及云南彝族、傣族民居及寺庙等。抗战时期,大批学术机构迁往西南后方,其中一批落户于四川宜宾长江边的李庄。梁思成带领着中国营造学社社员们,在此艰苦环境中继续潜心钻研古建,并测绘了附近大量乡土建筑,如藻井繁复的明代旋螺殿。正是这批知识分子的坚持,以及当地乡民的支持,文化传承才未因战乱而中断。而远在云南腾冲的和顺图书馆,是我国第一座乡村公共图书馆,也是近代“乡村建设运动”的产物,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担当。

西风东渐


鼓浪屿近代领馆区

近代中国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在开埠通商的口岸城市首先营造了一批西式建筑。而国人也不甘落后,努力学习模仿,师夷长技,一时蔚然成风。上海黄浦江边的杨树浦水厂为英国城堡式风格,却是晚清洋务运动时所造,当年李鸿章拧开阀门,标志着中国第一座近代化水厂建成。民国时的天津五大道聚居了各界名流,兴建了各式私宅,近代城市街区也加速形成。江汉关、粤海关大楼也都成为近代海关及航运的标志。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厦门鼓浪屿近代建筑群一北一南,都依山傍海,绿树繁花掩映着欧式风情的别墅洋楼,鼓浪屿更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济南洪家楼天主堂、云南边陲的茨中教堂,则见证了西方宗教势力对中国腹地的渗透和影响。在先后受俄、日帝国主义控制的东北地区,沈阳及大连中山广场、长春伪满洲国中央银行旧址等,也都交织着辉煌与苦难的岁月印痕。

金陵大学旧址,今南京大学本部

近代大学校园建筑也是斯飞日历的关注点,2017版推送了7所高校,2018版又展示了3所:清华大学、金陵大学和东吴大学。清华大学是利用清末“庚子赔款”兴建的学堂,为美式校园风格。后两所都是教会学校,东吴大学融合了哥特式、罗曼式等多种西方建筑元素,风格接近于杭州的之江大学;金陵大学为中国传统宫殿的进化版,虽地处江南,却是北方官式形制,与北平未名湖燕园的楼群更为相似。对于从这些校园走出来的学子而言,这一栋栋古典建筑,陪伴着茵茵绿草、朗朗书声,或许留下了他/她们最美好的青春回忆。

保卫家园


俯瞰江孜城的宗山古堡

“回首河山空血战,只留风雨响青萍。”开封城以南的朱仙镇,传为南宋初年岳飞大破金兵之处,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后因黄河水患而几经兴废。明代重建的岳飞庙如今仍位于镇中闹市,朝拜者络绎不绝。而在渝北山区,嘉陵江边那座孤零零的钓鱼城,曾作为南宋末年抗击蒙军的营垒长达三十余年,当地军民的努力延缓了蒙古对南宋及亚欧其他地区的征服步伐。在欧洲人眼里,这些草原民族是惩罚他们的“上帝之鞭”,而钓鱼城亦被史家称为“上帝折鞭处”。及至晚清变局之际,中国已是列强环伺,危机四伏。1903年,英军从其殖民地印度入侵西藏,守卫江孜要塞的藏族军民以宗山古堡为据点坚决抵抗,但终因武器落后而不敌,部分将士跳崖牺牲。电影《红河谷》再现了这段悲壮的历史,残阳下的宗堡硝烟散漫,定格了百年前的屈辱记忆。

“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

“九州存亡相勾连,西南一隅岂瓦全?”抗战是民族觉醒的一次洗礼,所谓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即使偏远的西南山区也成为救亡图存的热土。位于黔滇交界处的“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修筑于抗战前夕,后来作为“史迪威公路”的一部分,为运送物资支援滇缅抗战发挥了“生命线”作用。曾有一张老照片记录了这一壮观而感人的场景,也足见当年的艰苦卓绝。正是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中国才赢得了世界的支持,抗战也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鹿港龙山寺

      日历的附页还选取了港澳台的部分代表性史迹作为补充。香港既有海边古老的石刻及汉墓,也有港英时期的统治机构及校园建筑。澳门是葡萄牙殖民者在东方的五大据点之一,本土的民居民俗与舶来的欧陆风情交相辉映。台湾史迹包括明末清初抗击荷兰侵略时的安平古堡、赤崁楼,清代传统建筑彰化孔庙、鹿港龙山寺,以及日据时期的台北总督府,以三个不同时代的遗产追溯了近四百年来宝岛不平的历史。特别是彰化孔庙反映了清政府推动台湾儒学教化、巩固国家统一的用心;鹿港龙山寺则与泉州的安海龙山寺同根同源、隔海遥望。“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黄昏,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当年罗大佑的一首《鹿港小镇》,唱出了来自海峡对岸的浓浓乡愁。在现代化的激荡洪流中,人们又何曾忘却古老文明渐行渐远的背影。这也是斯飞日历制作和出版的初衷之一。
购买识别二维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斯飞日历2018》:走向古迹深处的历史长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