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一代通儒”饶宗颐和他的学生梁羽生 - 校园活动 - 岭南大学-岭大俊才 - Powered by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怀念】“一代通儒”饶宗颐和他的学生梁羽生

[复制链接]
北京同志摄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1-1-8 10:5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8

主题

38

帖子

152

积分
积分
152
饶宗颐

饶宗颐是我国著名的“一代通儒”,梁羽生是著名的武侠小说家,和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殊不知,饶宗颐是梁羽生的老师,两人于1944年在广西蒙山相识,那么,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桂林任教

1943年初,饶宗颐在粤东饶平县凤凰山金山中学任教国文,工资微薄,生活艰苦。

曾在中山大学任教的郑师许(郑沛霖)是饶宗颐的好友,他当时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任教,他和该校在广西时期的校长冯振心关系要好,于是便推荐饶宗颐到无锡国专去任教。


1944年饶宗颐在桂林无锡国专

无锡国专(苏州大学前身)成立于1920年,是我国20世纪上半叶培养国学精英的摇篮,“国学超女”于丹的父亲于廉便是该校知名校友。其办学宗旨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明体达用,发扬光大,期于世界文化有所贡献。

抗战期间,该校迁徙于湖南长沙和广西的北流、桂林等地,其中以桂林时间最长,且学校处于鼎盛期,当时群贤毕至,人才济济。

1943年秋,饶宗颐未带家属,孤身一人从粤东来到广西桂林担任无锡国专的教师。他任教古文字学,后来也教一些古文和诗词。

其学生萧德浩回忆,饶宗颐在无锡国专主要讲授《历代散文》和《古代文字学》。古代文字学不好讲授,因为没有现成的课本,但他自己编写教材,把一些古文字逐一讲解,力求深透。他讲解词义,清楚明了,举出许多案例,使人触类旁通,有时加入一些小故事,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他的学问功底扎实,知识渊博,思维敏锐。

他到该校任职,可谓是一举多得,工资待遇更高,而且回到了国学、文学,和其治学兴趣相投。

有趣的是,20多岁的饶宗颐为了使自己在学生面前显得老成持重一些,在嘴唇上留了一小撮胡须(卫生胡),不料有些学生倒把他误认为是日本人。

师生之谊

青年梁羽生

1944年,豫湘桂战争爆发,日军开始进攻广西。无锡国专100多名师生和家属开始从桂林迁往蒙山县城。蒙山是一个山城,古称永安州,是太平军在金田起义之后攻下的第一个县城,洪秀全以此为据点,进行“永安封王建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的雏形,所以该城被梁羽生等人称之为“太平天国开国封王地”。这个蛰伏在万山丛中的山城,和饶宗颐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饶宗颐和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便在此认识,结下师生之谊。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4—2009),其家是书香世家,从小便熟读诗书,8岁便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少年梁羽生整天沉迷于读诗书、看小说的文学境界,他的诗词在当地颇享盛誉,有许多人向他求诗索字。

梁羽生在蒙山的故居

梁羽生的老家在蒙山县文墟乡屯治村,其父亲陈信玉(陈品瑞)早年在文墟镇开了一家中药店。梁羽生的家乡在未经战乱时,像个世外桃源。

1944年秋,著名学者简又文带着家眷,逃难到梁羽生家,因为其堂哥陈文奇是其学生。饶宗颐和简又文正式订交,在这一时期来往比较密切,诗文唱和很多。

饶宗颐避难蒙山时,梁羽生经简又文介绍,拜他为老师,向其学习填词写诗。据饶宗颐的学生萧德浩回忆,家在县城的梁羽生,当时从桂林中学毕业,准备考广西大学,经常向饶宗颐学习诗词写作。除了文学,梁羽生也向饶宗颐学习历史。

蒙山县城告急之时,简又文一家疏散到屯治村梁羽生在乡下的家。饶宗颐则搬到附近的龙头村,住在梁羽生李姓姐夫家中,其居室是其姐夫堂哥所提供的一幢小山楼。

龙头村到屯治村只有5华里,走路只要半个小时。饶宗颐经常来梁羽生家拜访简又文,所以和梁羽生一家十分熟悉,关系十分融洽。

梁羽生和饶宗颐这位才情茂华的青年学者谈诗论文,十分投机。

为了谋生,饶宗颐在龙头村开办了一家私塾。教室设在该村的李氏祠堂内,有10多位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学费则颇具本地色彩——每位学生均携带稻谷、大米给饶宗颐,以作束脩。

和其他学生相比,梁羽生的学识才情高很多,但其父陈信玉坚持要梁羽生报名听课,而且每课必到。在陈信玉而言,这是在支持饶宗颐办学,令其生活有所改善。他付给饶宗颐的大米总要比别人多一些、好一些。

梁羽生遵循父令,每天走路到龙头村祠堂上课。饶宗颐常常以许慎的《说文解字》为蓝本,给学生讲解国学基础知识。梁羽生对此是不感兴趣的,不过他有机会和饶宗颐在一起谈诗词歌赋和历史知识。而在此时,饶宗颐总是引经据典,侃侃而谈,那副才华横溢的模样,令梁羽生十分倾心。

两人年龄相差不大,饶宗颐出生于1917年,只比梁羽生大7岁,两人虽然名义上是师生,其实也是朋友关系,两人经常促膝谈心,无所顾忌,亲密无间。

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梁羽生积累了扎实的文化底蕴,为其日后创作武侠小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广州寄词

抗战胜利之初,经过名家指点的、满腹诗书的梁羽生,随简又文一家来到广州,考入广州市岭南大学国际经济专业学习。

饶宗颐在桂林多呆了半年多。梁羽生在岭南大学校园内,曾经写了一首“调寄《一萼红》”的词,寄给滞留广西的老师饶宗颐。其词曰:梦深幽,度关山千里,寻觅旧时游。树老荒塘,苔深苇曲,曾寄心事悠悠。只而今,飞鸿渐杳,算华年又过几清秋。珠海潮生,云山翠拥,尽恁凝眸。回首殊乡作侣,几同消残漏,共读西楼。班固书成,相如赋就,闲招吟鹭盟鸥。问长卿归来何日,向龙山醉与白云浮。正是菊花兰秀,天涯何苦淹留?

词中表达了对恩师的思念和对蒙山岁月的回忆。

相聚香港

梁羽生

1949年,梁羽生定居香港,任职于《大公报》。他从1954年开始,30多年内,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萍踪侠影录》《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云海玉弓缘》等35部、1000多万字的武侠小说。

这些小说从宋代跨度到清代,具有厚重的历史感,生活根基很深,重视考据,侠中带儒气,写出了朝代兴亡的历史沧桑,也表达了江湖儿女在江山鼎革中的爱恨情仇。其文笔优美,小说中的诗词,优雅而富有意境,这得益于他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

其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之间均有一定的承传关系,又各成系统,卷叠浩繁,内容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饶宗颐最后也定居于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学。他在一些不同的场合,多次和学生梁羽生相聚,提起蒙山往事,均感慨万千。

惺惺相惜


梁羽生在埋头创造那些虚幻离奇的武侠故事的时候,于学术上,他十分惊羡老师饶宗颐的博大精深。

20世纪60年代,饶宗颐在香港大学任高级讲师。在此期间,他共撰写了17部大部头的、质量上乘的学术专著,多次引起世界汉学界的轰动,成为甲骨文、楚辞研究专家。

饶宗颐字“选堂”,而中国研究甲骨文最突出的前辈学者是“四堂”——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郭沫若(鼎堂)和董作宾(彦堂)。

许多学者认为,饶宗颐这位“选堂”,在甲骨文方面的成就足以令他列入第五“堂”了。有一次,梁羽生和老师提起这些话。饶宗颐连连对梁羽生说:“这是玩笑话,你千万别当真。我怎能和‘四堂’相提并论呢?”其实,许多学者都认为,饶宗颐的学问已经在王国维之上了。

饶宗颐在学术方面的成就很大,其诗词也写得很好。著名学者夏书枚说他的诗“实兼采魏晋六朝唐宋人之长,随体而施,无不尽其神趣。”香港大学罗忼烈教授认为,饶宗颐的词“才大拟于坡仙,格高无愧白石”,即说他的才华堪比苏东坡、姜夔。

梁羽生对老师的诗词充满热爱和推崇之情。20世纪80年代初,梁羽生在《大公报》任撰述员,他应新加坡《星洲日报》之邀,为其开设了一个名叫“笔·剑·书”的专栏。梁羽生在该专栏中,专门介绍了饶宗颐的诗词。梁羽生在香港写武侠小说,闻名遐迩;饶宗颐当然知道的。有一次,他和梁羽生相聚,偶尔谈到这个话题,他勉励学生说:“武侠小说是有价值的。”

2004年,饶宗颐曾经为其题字——“梁羽生文库”,此字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筹建梁羽生文库而题。梁羽生大声叫好,调侃说:“对着老师的字,可以养颜。”

2006年,梁羽生回香港参加了饶宗颐九十大寿的活动,这是香港九个大学联合为饶先生举行的寿宴。寿宴上,82岁的梁羽生开玩笑说,在场的各位中,他是饶先生最老的学生了。

作者:赖根煌
编辑:陈晓燕 周冰倩

文史e家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
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转自微信公众号“团结报文史e家”)
征稿小贴士
动动手指,一起记录多党合作!
只要和民主党派、多党合作、统一战线等相关,无论是消息通讯、政论时评,还是理论文章、文史佳话,都欢迎投稿。如果合适,我们会在“民革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微信公众号上刊载。
投稿请发至dcmgqw@163.com
微信:dcmgqw 民革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会错意
发表于 2021-3-8 11:46:05 | 只看该作者

2

主题

12

帖子

48

积分
积分
48

好贴 关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带我走
发表于 2021-3-17 10:20:42 | 只看该作者

31

主题

56

帖子

255

积分
积分
255

还不错 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会错意
发表于 2021-4-6 13:21:26 | 只看该作者

2

主题

12

帖子

48

积分
积分
48

赞一个关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